2025年10月23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专题分享会,黄军老师作题为“深耕民办教育,筑牢思政根基——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探索”的汇报。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徐家源主持,全体教师参加。

黄军老师结合自身留学经历与课题实践,围绕“教育强国建设下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突破路径”展开分享,他提出“跨学科组队、项目式改革、重过程成长”三大核心思路。黄军老师指出,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定位为“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”,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也强调“思政引领力”是教育强国的关键特征之一。基于在多国的学习见闻,他认为我国在国际思想话语权和思政引领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,亟须从“思想引领”“价值引领”拓展至“实践引领”,推动教学改革走深走实。

结合白云学院“培养应用型人才”的定位,黄军老师强调思政教育应避免脱离实际空谈理论,须融合AI技术与实操场景,破解“学生被动接受、课堂互动不足”的困境。他提出,思政教育创新需跨学科协同,目前他已联合计算机、大数据等专业教师,组建跨学科团队,共同探索AI与思政融合路径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教育强国建设需跨领域结合”的要求。
在实践层面,黄军老师分享了三大探索方向:一是推行项目式教学改革。吸引学生组建项目团队,此举旨在将思政教育从“课堂讲授”转向“实践探索”,强化“实践引领力”。二是推动跨学科融合。黄军老师指出我国在应对AI伦理、国际科技纠纷等问题时,常面临复合型人才不足的挑战。思政教育可成为跨学科融合的纽带,引导不同专业学生互补学习,同时借助AI技术打破教学的专业壁垒。三是优化评价机制与人文关怀。对比“重过程、轻结果”的评价理念,黄军老师反思了当前思政教育偏重考试分数、忽视长期成长的问题,提出应探索学生“全周期成长追踪”机制;面对“学生多、教师忙”的现实,他尝试以“精英带动后进”模式,通过学生项目团队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与关怀。
此次分享会至此圆满结束,黄军老师的分享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“理论+实操”的双维参考,也为后续跨学科团队组建、项目式教学落地奠定了基础,能有效助力民办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。(图文/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