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8日上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腾讯会议举行本学期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第三次集体备课会。会议由赖林主任主持,邢增銮副院长参加了会议。

谢俊芳老师说课展示
会议伊始,由主备课教师谢俊芳进行说课展示。她围绕专题《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》,以一张思维导图开篇,系统梳理本讲教学框架:“发展之机,民之所盼”“总体谋划,一体部署”、“成果亮眼,成绩显著”。通过引用“罗永浩与西贝”、“余华英案”、“背着国徽去开庭”、“防城港亮证姐”等最新案例,以及结合官方权威数据,给大家立体呈现出平安中国建设成效,并通过弹幕讨论、即时投票等方式,示范如何“以学生为中心”展开课堂互动设计。
示范说课结束,评课环节热度不减。吴璧鸿老师率先提议把“平安中国”落地为“平安校园”,将大学生高频遭遇的信息安全风险搬进课堂;王佩锋老师紧扣大三学情,建议把就业协议、合同陷阱纳入平安议题;王蕊老师抛出“抢险救灾今昔对比”,以数据影像凸显制度优势;原亚峰、邓强两位老师呼吁聚焦电信诈骗、意识形态安全等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,让“平安中国”从宏大叙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体验。

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言
最后,邢增銮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,《形势与政策》课须常讲常新:教师一方面要追踪新闻动态、第一时间吃透最新政策,另一方面要精准“备学生”,把班级专业特点、年级需求转化为教学切入点,让宏大主题落地生花,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。
通过此次备课会,老师们对“更高水平平安中国”的教学重难点、案例选择、互动设计达成了高度共识,并一致表示将把集体智慧转化为课堂实效,让每一节《形势与政策》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、终身受益的“思政金课”。(图文/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秋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