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新闻

    学院新闻

    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    爱科研、会科研、善科研 吴少伟教授为我院教师送“科研真经”

    2025.06.27

    为相应学校领导提出的“抓科研、做科研、兴科研”的号召,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教科研水平,推动我院高质量开展教科研工作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“科研工作提质赋能月”活动,于6月26日特邀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、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吴少伟博士、教授在励学楼107会议室为马院全体教师作了专题学术讲座,分享教科研宝贵经验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聆听报告并参与交流讨论,学术报告由马院邢增銮副院长主持。

    会议现场

    吴少伟教授以“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路径”为主题,围绕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“认知与态度、努力与助力、路径与直径”,从端正科研态度、克服错误心理、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方面,给教师们“传经送宝”、精心指导。

    吴少伟教授认为,做好科研的前提是要对科研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,这是最基本的前提。吴教授指出:作为高校教师,一定要想明白教学和科研是为了什么?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等硬性规定,那是“被动科研”,不能把教科研当作一项“任务”来完成,而是要把科研当作一种“习惯”,当作自己所热爱的事情,当你做到“热爱我的热爱”的时候,才能走好教科研的第一步。

    走好教科研的第二步就是要克服一些错误心理。吴教授指出:做教科研工作要克服以下五种心理,即:为了相关考核或者要求的被动应付心理;不认真、不下功夫,把申报课题当作“抽奖游戏”的侥幸心理;觉得自身学校、学历、职称、水平等自身条件“不足”的自卑心理;为了能够获得课题不惜铤而走险的关系心理;视科研为负担的厌恶心理等。吴少伟教授从自身科研经历出发,结合具体事例,风趣幽默的指出,教科研没有捷径,也确实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,但我们只能把“负担”变为“扁担”,要“踏踏实实、扎扎实实、老老实实”的将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,协同发展,完成我们马院人的“自我革命”。

    针对如何提升教学能力的问题,吴少伟教授慷慨解囊,娓娓道来。他指出。提升教学能力需要注意五个方面:第一,教学要有高度,要有政治性、学理性,在平时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归纳,实实在在地多读书,提升和丰富自身专业素质。第二,教学要有温度,要把思政课赋予血和肉,不能是上课机器人,要让课堂充满家国情怀。第三,教学要有活度,要把“青年的视角、时代的标志、历史的印记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,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和教学成果奖的培育。第四,教学要有宽度,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宽广的视野,看到改革最前沿和时代最前线,只有“观世界”后才有“世界观”。第五,教学要有风度,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,着装得体,语言精准等等。

    吴少伟教授在分享经验

    最后,吴少伟教授针对教师关心的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的问题,给出了几点建议。吴教授认为,科研项目可以先从市厅级项目做起,要大胆尝试,建立自信,不要怕落选,只要积累了足够多经验,就会成功。吴教授特别指出,好的选题是项目成功的一半,好题目一定具备政治性、学理性、问题性、创新性和时效性。同样,想要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,可以先从模仿开始,向他人学习,反复修正,接受批评,不耻下问。吴少伟教授在此提出了“五从真经”,即“从普通期刊到核心期刊、从多个方向到一个方向、从一个人的战斗到团队协同作战、从成果到获奖、从方寸校园到广阔天地”,只要以此为引领,总会有获得。

    邢增銮副院长发言

    吴少伟教授讲座结束后,马克思主义学院邢增銮副院长作总结发言,她指出,吴教授讲座很精彩,紧紧围绕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这一命题,向我们传递了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真经内经,内容既有温度热度,又有深度高度,也密切联系了自身实践,让我们感受到了思政人的真情,我们要好好研究、专题讨论,向吴教授学习,希望全体马院人积极行动起来,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,及早布局,潜心研究,有计划、高标准、超赋能地完成科研申报和立项,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做到爱科研、会科研、善科研。(文/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华林、付金辉,图/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泽萍)